当前位置:

范文子(范文子暮退于朝译文)

admin 2024-08-20 39 0

本文目录一览:

左传全集《晋楚鄢陵之战》原文赏析与注解

鄢陵之战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。 【原文】 六月,晋、楚遇于鄢陵。范文子不欲战,郤至曰:“韩之战,惠公不振旅[114]。箕之役,先轸不反命[115],邲之师,荀伯不复从[116]。皆晋之耻也。子亦见先君之事矣。今我辟楚[117],又益耻也。”文子曰:“吾先君之亟战也[118],有故。

六月,晋、楚遇于鄢陵(1)。范文子不欲战。欲至曰:“韩之战,惠公不振旅(2);萁之役,先轸不反命(3);泌之师,荀伯不复从(4);皆晋之耻也!子亦见君子事矣,今我辟楚,又益耻也。”文子曰:“吾先君之亟战也(5),有故。秦、狄、楚皆强,不尽力,子孙将弱。

(1)鄢陵:郑国地名,在今河南鄢陵。(2)范文子:即士燮。不振旅:军旅不振,意思是战败。(3)先轸:箕之战中晋军主帅。不反命:不能回国复君命。(4)泌(bi):郑国地名,在今河南郑州西北。荀伯:即荀父,泌之战中晋军主帅。不复从:不能从原路退兵,即战败逃跑。(5)亟(qi):多次。

意思是楚国最出色的武士都在中军,而且人数众多,不可抵挡。国士:国中精选的武士。且:而且。厚:指人数众多。当:通“挡”,抵挡。这句话出自《晋楚鄢陵之战》。晋楚鄢陵之战节选 原文:皆曰:“国士在,且厚,不可当也。”苗贲皇言于晋侯曰:“楚之良,在其中军王族而已。

周简王十一年(鲁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,公元前575年6月6日),长期争霸的晋、楚两国,在鄢陵(今河南鄢陵西北)展开的一次大战。点击查看:晋国经鞍之战而制服大国齐,与楚国势均力敌。周简王七年,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,晋、楚弭兵议和,实则蓄积力量,等待时机,以利新的争霸决战。

讵非圣人,不有外患,必有内忧翻译

1、讵非圣人,不有外患,必有内忧翻译是如果不是圣人,没有外患,必有内忧。讵非圣人,不有外患,必有内忧出自《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》,选自《国语·晋语六》:且唯圣人能无外患,又无内忧,讵非圣人,必偏而后可。偏而在外,犹可救也,疾自中起,是难。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。

2、况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既无外患,又无内忧,如果不是圣人,没有外患,必有内忧,我们何不姑且撇开楚国和郑国,把它们作为外患呢!大臣之间相处,肯定会和睦。

3、如果行笔不是心境安闲与手法娴熟,那是难以做到迟速兼施、两相适宜的。注:文中部分字读音及字义 讵(jù)文言副词。难道;岂。表示反问:~知。~料。文言连词。如果:~非圣人,不有外患,必有内忧。

鄢陵之战

鄢陵之战简介 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,是公元前575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在鄢陵(今河南省鄢陵县)发生的战争,故以此地命名。在战争中,晋军善察战机,巧妙指挥,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,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。

之后,晋国决定出兵讨伐郑国。公元前575年5月,晋厉公亲自率军讨伐郑国,楚共王出兵营救,两军相遇于鄢陵(今河南省鄢陵西北)。晋国大胜,楚共王伤目,楚军大败逃遁,是为鄢陵之战。因为这场胜利,在中原地区的优势,被晋国取得。

鄢陵之战,是春秋中期,继城濮之战、之战之后,晋楚争霸中第三次,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,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公元前575年春,楚人诱使郑国叛晋归楚,唆使郑国进攻晋国的盟友宋国。五月,晋厉公与齐鲁卫等国相约伐郑,楚共王领兵救郑,两军相遇于鄢陵(今河南鄢陵西北)。

公元前578年,晋国取得对秦麻隧之战的胜利后,已处于争霸的最有利的战略地位和历史时期。这时,秦国被打败,一时无力东顾;齐、晋同盟正处于巩固阶段;中原中小诸侯国都臣服于晋国;南方的吴国和晋国携手,与楚国为敌。晋国只等待有利时机的出现,便可以与楚国一战,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中原地区的霸权。

最后,总的来说,爆发于春秋中期的鄢陵之战,是继城濮之战和邲之战后两国主力部队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战斗。鄢陵之战后,晋国和楚国仍在互相争斗,但已经不是主力部队之间的战斗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鄢陵之战标志着楚国争夺中原的衰落,促使晋国恢复在中原的统治地位。

鄢陵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在这一战中楚军利用晋军内部的分歧和指挥不当的弱点,在适当的时机出战,一举战胜了对手,从而一洗城濮之战战败的耻辱。楚国在城濮之战失利后,为了转移晋国视线,不久与晋国议和减轻晋国压力。楚国内部则积蓄力量,伺机北上。

苏轼士燮论原文及翻译

1、料敌势强弱,而知师之胜负,此将帅之能也。不求一时之功,爱君以德,而全其宗嗣,此社稷之臣也。鄢陵之役,楚晨压晋师而陈。诸将请从之,范文子独不欲战。晋卒败楚。楚子伤目,子反殒命。范文子疑若懦而无谋者矣。

2、出自宋_苏轼《士燮论》:“故所用狭,无故而得千金,岂不骄其志,而丧其所守哉?由是言之,一天下者,得之艰难,则失之不易;得之既易,则失之亦然。

3、祸不妄至,福不徒来。——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龟策传》译文:灾祸不会无缘无故降临,幸福也不会无端到来。得之不易,则失之不易。得之即易,则失之亦然。——宋·苏轼《士燮论》译文:来之不易的东西,失去也不容易;轻易得到的东西,同样轻易失去。因祸得福,乐极生悲。

4、嘴不择言,祸在眼前。有福之人不在忙,没福之人跑断肠。注定的祸躲不开,非伤的福求不来。一分胆量一分福,十分胆量住瓦屋。平时不知病时苦,病时方知平时福。有福之人人服侍,没福之人服侍人。凡事但存在天理,安心自有福来临。

5、古文 翻译 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,相互援助,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。 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,很少有能超过他的。一时工作文词者——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;鲜能过也——很少有能超过他的。 提供原文、译文及题目:) 原文:曾巩,字子固,建昌南丰人。生而警敏,年十二,试作《六论》,援笔而成,辞甚伟。

发表评论

  • 评论列表
还没有人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